事实上,一省一校已经被突破:
, a( ?9 Y9 v: D* g# H
江苏2所省属211: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5 i/ `$ Q. k5 h" ~# m- {
上海2所市属211: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被上交合并)
% g" h" F) t- {8 W" O) m! ^. L3 r1 @新江2所省属211:新大,石河子(虽然兵团单列,但依旧在新疆)。
6 p2 B8 W# V3 q2 i o浙江2所省属211: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均被浙大合并)
5 }7 P x/ ^: l6 A) U$ \- |
% M4 p$ [ k% x' c. K% k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原省属“211工程”大学情况:
3 H# {7 H5 P# R5 F$ t
5 A$ u2 {$ `5 S1 s% T( a- n上海 :上海大学(1996 年12月部门预审,1997年12月立项)
1 r! \3 v- p* h" d) G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6年7月部门预审,1997年11月立项,05年7月并入 上海交大)
. o2 A$ m9 b+ {! _" X
; J/ U% e* ?% h/ L3 B' S( B8 J: ~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1996 年4月部门预审(地方高校第二),1999年7月立项)
6 |7 H, f1 d/ E% |1 j; i% w1 L
苏州大学(1996年底部门预审,1999年立项)
: K! W7 X2 G. d5 F/ O* ?
- }' w% Z: R- c6 a) g
浙江:杭州大学(1996 年9月部门预审,1997年4月15日立项论证,1997年立项,1998年9月并入浙大)
1 C6 c4 U# p. ^; P浙江农业大学(1997年部门预审,1997年4月30日立项论证,1998年立 项,1998年9月并入浙大)
2 b9 b! A5 Y* Q* J/ G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初部门预审,省立项,国家未立项,1998年9月并入浙 大)
1 m, L4 |8 m7 {5 [5 w
" K4 e2 \, r2 P+ @7 ~$ h; k, K8 z所以说,所谓的突破“一省一校”完全是伪命题,因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早就已经是“一省两校”了,可能你会说上海因为合并现在只有上海 大学一所市属211,而浙江则没有一所省属211,但是江苏现在的两所省属211苏大和南师又怎么解释,难道不是突破“一省一校”成为“一省两校”的明显 事实吗??? 教育部应该承认,“一省一校”只是一个没有理由的借口,中西部地区的有些省份能不能突破“一省一校”成为“一省两校”地区,关键是要看教育部的魄力和决 心!!!但愿教育部不会让广大期盼优质高教资源的中西部人民失望!!!
' b6 A( x/ _6 g8 S% J: G
3 P% C- e, i+ l" _0 Y现阶段突破一省一校的关键,就是教育部承认“省部共建”介于省属和部属之间。211工程文件是上世纪末下的,当时只 是说省属高校一省一校原则。而这世纪初教育部又搞了个省部共建高校,这个算省属还是部属或者两者都不是,教育部并没有定论过。所以增或不增,教育部都可以 说没有违反原则。所以建议河大要重新定位省部共建,我们的定位不是省属院校,而是中间性质,211的西北大学一直在争取教育部直属,它们去年进入省部共 建,可以说明进入教育部和省共建等同于教育部直属,或者有些地方效果是一样的。
, l3 M S0 K6 s, F% Y+ s
《关于省部共建高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008年省部共建研讨会发言 >>是湘大周益春副校长在2008年省部共建年会上的发言,实质上是向教育部摸清省部共建实质的问题,但是教育部没有回答,至少只是模糊其 词。周校长在发言中说: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省部共建是什么?是进入“211工程”还是“直属高校”的前奏?还是其他? 思考: 1、不应简单看成“211工程”或“直属高校”的前奏;2、应该有自己定位与体系:在重要性上应并列于985、211。教育部没有直接回答。不知道是默认 还是不好回答教育部的省部共建是否意味直属的问题。既然如此湘大定位于非省属,是合情合理的。如此一来一省一校限制可能不攻自破。
& P' v; S+ k* {" V3 }
: Q8 S `4 S# y( |首先,现阶段教育部在全国所有省份都已经有211大学的大前提下,是不会对一省一校原则轻易松口的,更不用说是并没有真正实行过仅停留在曾经领导口头上 的一省两校原则(江苏,上海是以地方高校前六名可以直接进入211的名义进入的,与一省两校无关,最终在激烈反对前北京、广东等地在当时都只进了一所), 在96年发达地区一省两校待遇遭到了激烈反对后,其实一省两校原则就已经作废,现在更没有价值了。
* q0 l% V$ r! q$ X+ X教育部考虑的是一旦放弃一省一校原则,那全国高校申报211将无法控制,且优势明显的东部高校将占尽先机,那时高等 教育在东西部的差距将加剧扩大,教育公平性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但是,部放弃一省一校原则又会限制全国所有高校包括人口大省,高考大省等地的大学申报 211,因此,教育部既要坚持一省一校来阻止东西部高教差距扩大,又要在不违反一省一校这个大前提下适度增加一些受一省一校原则限制,无部属高校的中西部 人口,高考,经济大省的211名额,要达到这个目的,将省部共建与省属区别开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样就不会违反一省一校原则了。教育部没有正面回答省部 共建是直属还是非直属,还是介于期间,定位模糊,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这个时候什么都是模糊,那么所谓的一省一校也是模糊的。 211增选,是政策问题,而非实力问题。谈其增选,有个首要前提,即教育部有无突破“一省一校” 原则之决心。如果不拟突破,那么网上争论颇凶、实力较强、自认为“该进”的省属学校,大可不必再伤和气,谁也没有机会。从现实情况看,现在每省都已有 211分布,青、藏、宁、琼、兵团的空白也已填补,如不突破一省一校,似乎211也已没有增选的必要。现在既不违背“一省一校”原则,又有点实力的省部共 建高校,也确实不多。
/ I$ o1 D# t! w& ?
如果,一省一校原则突破,那么当有一批学校进入。河南大学肯定要进,这不是实力问题。河南人口过 亿,高等教育极其落后(远比河北、湖南落后,除了郑大什么玩意都没有,无985,无部属,无任何拿的出手的学校)。现在河大不进,教育部搪塞的理由就是 “一省一校”制度。如果制度打破后还不进,没法向一亿河南人交待,这个理由要远比实力、政治势力、某某人的影响有说服力的多。当然,一省一校原则突破后, 估计其他众多有实力的省属高校也都会顺利进入。
4 [ M4 B/ Q+ Y" g3 V+ Y但现在的情况是,教育部会不会放弃“一省一校”。个人猜测估计暂时不会。此原则一突破,校校有争 取之理由,让谁进不让谁进,领导会很为难。况且大批学校进入之后,211也会变得确实再无意义(第二个“1”的本义是100所)。可见教育部暂时没有放弃 “一省一校”原则的思想准备,但是可能会以另外的方式比如说省部共建进入。
: `5 z4 y, X7 c# S4 R4 _, q4 b
- [5 ^+ K" z) z: T4 {" I转帖:
+ o5 a# J" h9 N, W' ^' S2 g遴选211标准,是听说的,不一定准确,这次211三期主要是中西部欠发达而且暂时无211大学的省份选择211(“211工程”三期第 一批5所已经公布),同时考虑中西部部分省份增加一两个省份使其一省两所211院校(“211工程”三期第二批增补)。
& d7 S0 d+ V$ w) V* A8 P5 I
, ]5 m9 A4 n2 L# r I这是应该说还算准确消息。但我不知道那个6所左右最大可以有多大的偏差。至少现在我不知道除了已经肯定进入的5所以外另外1-2个名额会 选择哪个大学。确定一点:211三期院校全部在省部共建大学里选. 现在应该说不是省部共建进211没戏。省部共建是211的预科班,相当于3/4个211。到目前为止,一省一校或一省二校没有破例的,以后估计也不可能。 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教育部重新认定省部共建高校不属于省属高校而归类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范畴,这样一省一校规定自然失效了。应该把省部共建理解成介于省属和部 属之间的一类,这样就不违反一省一校原则了。
e' f8 J# i' ]7 @' R5 [: y
$ Z9 ?4 _! M1 m1 T如果三期确定要增补第二批,又会引发高校间的争夺,而且如果有增加又会伤及其他竞争高校的利益。众所周知,第一批是政策结果,因为都是没 有211的省(自治区,兵团),其他高校只有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而如果第二批进行增补就有所不同,为数不多的名额肯定会带来众多的失意者。
3 ]. F7 ^/ P+ e) ?+ x. ^* `" x
0 S# @2 _, j+ R. I! V! j说是09年底2010年初公布,估计要拖到2010年底或2011年初,就像三期第一批5所一样,08年6,7月其实就已经确定了(9月 中下旬下文),但是正式宣布时间是2009年2月份。教育部会均衡教育公平化。而河北3所学校之争,难分伯仲,教育部给谁进都难说。湘潭大学要进,从教育 公平的角度来说,其他高校会有很大的意见,不过政治因素很强。西北师范大学也可能以省部共建的名义进。年初4月在南宁开的教育部会议上,一个教育部司长说 过省部共建高校中若不是211的高校教育部会努力创建211,这句话意味深长,相信年底就陆续出来,明年初2月后全部公布。毕竟这次还是中西部高校的小部 分增补,所以河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最有希望,河北难定,湘潭难说。教育部共建高校的会议在银川,广西等地召开过,领导的各种发言和表态综合起 来是上述一个态度,省部共建在国家教育中长期建设规划里占据更主要的地位,没有211的要力争211,关校长“三是适度增加国家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 数量。建议在“一省一校” 原则的基础上”即指211。
! s# o9 K4 N( E4 g' G# C0 z9 t6 @3 h+ }; S% v2 U% L% J
新增211角逐:发达地区VS落后地区:
, q/ w7 [! c( ]. N
http://tieba.baidu.com/f?kz=342845908 8 D0 i8 _, j. ?" J
7 J6 k7 J- _ F1 O教育部与省(区、兵团)共建地方高校名单及经费(共22所)
- ^* P$ f. J3 c) Q3 m共建省 共建高校 共建时间
$ W7 m/ d* {) t& ]+ O3 M9 w; {河南省 郑州大学(2004年2月27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给予经费投入支持(1000 万)
, l r* x4 p0 H
新江区 新疆大学(2004年3月11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积极争取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支 持(1350万)
0 Z" d% q8 J8 n) q/ q4 D# P H
云南省 云南大学(2004年3月11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积极争取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支 持(1350万)
F1 M. e. |) _. X& T7 n* t广西区 广西大学(2004年3月18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积极争取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支 持(1350万)
. w" B1 i- I# K
内蒙区 内蒙古大学(2004年5月14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积极争取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 支持(1350万)
* {' q0 P- o" r @
兵团 石河子大学(2004年5月25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给予经费投入支持(1000 万)
5 A) r: w7 ^0 F. j; v
西藏区 西藏大学(2004年9月20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 (1000万)
4 ^) p4 n# h; g. y0 M
青海省 青海大学(2004年12月5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 (1000万)
$ j5 d: V) y- P' n$ J
江西省 南昌大学(2004年12月15日)211,将视条件和可能,积极争取给予一定的经费投 入支持(1350万)
, l. `1 q4 u4 |9 P9 q( ^
贵州省 贵州大学(2004年12月23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 (1000万)
u* ?& |/ ? A* o
山西省 山西大学(2004年12月24日),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 (1000万)
$ D! l {) g0 ~. W( p2 p
宁夏区 宁夏大学(2005年4月22日)211,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 (1000万)
; t* ~4 k6 I! ]" r陕西省 延安大学(2005年6月9日)(共同重点支持),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 (2000万)
; X4 v6 M; z2 R. |. T; W
河北省 河北大学(2005年11月10日),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 (1000万)
% _9 Q# n8 K; J k; L2 I
湖南省 湘潭大学(2005年12月17日)(共同重点支持),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 费投入支持(1000万)
" h. E' t: j. m, \6 Q8 Y吉林省 延边大学(2005年12月25日)211(共同重点支持),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 定的经费投入支持(1000万)
* W$ K3 i( [5 u; X+ j. c
江西省 井冈山大学(2007年10月28日)(共同重点支持),将视条件和可能,积极争取给予 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1350万)
4 l ]/ [9 ?# o3 F/ d4 ~2 ]海南省 海南大学(2007年12月24日) 211,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 持(1000万)
' h5 E$ l# u4 k* d1 g) C河南省 河南大学(2008年10月17日),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2000万)
\- J- j- t0 ]& W4 Y; {甘肃省 西北师大(2009年3月16日),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2000万)
4 S$ Y4 t' ~$ J( Q" d
陕西省 西北大学(2009年3月22日)211,视条件和可 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1000万)
2 J: [ @5 Y N" ?
浙江省 浙江工大(2009年6月8日),视条件和可能,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1000 万)
+ x& e, S2 C( r8 ^; J
3 b& _' f5 O1 k! ~8 J+ P" L8 K共8所非211省部共建高校,其中:
- K. U1 Y/ D* {8 z a: O+ e# ?
陕西省 延安大学(2005年6月9日)(共同重点支持)(无博点)
, a4 L K: N- s- F* ]5 t3 H% `江西省 井冈山大学(2007年10月28日)(共同重点支持)(无硕点)
4 ~3 w Y! i- R7 h) n: O9 c
剩下的6所中除浙江工大【浙江省 浙江工大(2009年6月8日)】因为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有难度外,其他5所高校进入211的可能性都很大:
4 I2 n1 D1 A: Z: R6 H) B' k9 B2 q
山西省 山西大学(2004年12月24日)
2 A0 N: U$ D9 c4 y7 L3 L河北省 河北大学(2005年11月10日)
! j* f9 w) H$ H% w( F% N5 S& D湖南省 湘潭大学(2005年12月17日)(共同重点支持)
" V5 j: ~5 X" b& d河南省 河南大学(2008年10月17日)
/ j) V4 b8 _, v9 l9 S3 v+ S甘肃省 西北师大(2009年3月16日)
, \( k+ A9 K/ n
! T) L) l) \$ M
中国各省人口排名及211高校数量
$ l$ p) m9 m7 W/ {1 W* @
1 河南 9613万 1
& \% O( D% O' T! U0 Y% D7 p C( k) \
2 山东 9082万 3
: J @5 P: k! p0 {* |8 G, Q
3 四川 8673万 5
$ w* x9 R/ m8 t1 {; v/ }+ E
4 广东 7859万 4
' F8 B( H& u& N. q1 v( c: O
5 江苏 7381万 11
" U' E( o. q; ^# t% V9 {6 河北 6735万 1
6 S* k$ p7 }4 v/ e6 ^7 湖南 6629万 4(加国防科大)
, ?* q P2 Y& u1 ^8 安徽 6338万 3
( T- k; k# v9 f. j! }
9 湖北 5988万 7
8 [. G7 W$ e# y
10 广西 4822万 1
: z2 \. V3 r% n2 `11 浙江 4647万 1
3 @9 a9 B8 R H5 r$ u12 云南 4333万 1
! O0 _- O5 L N. i w- l, ?
13 江西 4222万 1
: ]( g3 v: C* X9 t' F
14 辽宁 4203万 4
! b+ w, p7 G1 A3 L1 O2 y15 贵州 3837万 1
. n+ z7 M' U5 R1 b# E: K9 c# z# t16黑龙江3813万 4
- P* ~; {' ]# B9 ~9 Y! s
17 陕西 3674万 8(加第四军医大学)
6 Q& k5 i2 A+ E
18 福建 3466万 2
! f& M5 Z+ Q$ |7 n/ Z19 山西 3294万 1
. R7 ]; [( r' J4 k E4 K
20 重庆 3107万 2
( i) g# E3 c* d9 v( B7 D* R; ]& A0 G
21 吉林 2699万 3
* |/ { Q( D8 s! p1 E! T
22 甘肃 2593万 1
+ ^; q2 e2 ?8 z+ K+ t6 n23内蒙古2379万 1
& W: l% J4 _6 A% s24 新江 1905万 2
, h8 `* @# N' `: C( G" |3 Z( G: R25 上海 1625万 10(加第二军医大学)
' m0 t1 ~, Z' m: k/ X5 A26 北京 1423万 24
: C5 v% P; d% O' P27 天津 1007万 3
. N: {1 y( W7 d0 {+ R+ i- ~ q
28 海南 803万 1
* L+ O; B0 g6 [0 j7 _% S; m! D
29 宁夏 572万 1
4 E& D% }. S/ e30 青海 529万 1
7 y2 i7 ?: C8 ?4 \
31 西站 267万 1
' T9 u! k8 N1 B(数据截至2006年9月)
! y" w$ n; a% j) u
6 h F2 @. z6 H) e, l* w+ M1 河南 9613万 1
4 J; {7 Z) c: k, n% \) \
6 河北 6735万 1
7 K" _1 [) Y/ M+ x3 C4 c4 s10 广西 4822万 1
; t& \7 Q. e9 R/ R, K! H- n+ g, n# K g11 浙江 4647万 1
$ E' B* v; M* r4 Y& I( [! f12 云南 4333万 1
+ p& p/ |5 `2 V9 G* V13 江西 4222万 1
" ^; a. Y6 Q/ a! d
15 贵州 3837万 1
1 e! \2 C% m; M19 山西 3294万 1
" ~) Y i; r0 u: A22 甘肃 2593万 1
1 P) e/ \. o0 ?9 s1 R0 B9 J23内蒙古2379万 1
7 B# R( G: A p& m
28 海南 803万 1
. U7 a/ H/ `6 t8 U/ L r
29 宁夏 572万 1
; F5 O+ W2 i0 F
30 青海 529万 1
5 g+ n; M6 g0 J/ `3 O" R31 西站 267万 1
$ Y0 I- {! q, d1 a* }
+ p! W* x) w, I. S. d1 v: ? b( z这次中西部应该是受益者
+ H, C; b3 z( b, S+ g
& @" L+ i/ o9 f4 O7 @2 W西部重庆(现在两个都是教育部直属的,无市属211),四川(科技城建设需要)两地名额机动,可给可不给,如有,西政比重医可能性大,西科比成理可能性 大。
, F" Y) [) P5 ^) U
中部湘潭大学和河南大学估计两个都要进,如果从教育公平,人口,经济等方面衡量,现在的教育水平来看,湘潭大学估计没戏,但是中国是个政治的国度。
) W, o" m! `* X东部唯一有可能的是河北(只是有可能,估计河北到时候不算在东部,算中部),河北大学还是燕山大学不好说。
8 F7 S9 C8 B# ]- q& V5 n; r
这样就有3-5个名额,现在最关心的是如果河北有,那名额是给河北大学还是燕山大学?
$ n) @) t( ~1 P4 Q
+ |1 C# f' g8 N! b- x
按理说山西大学也有戏,但在中部机会没河南,河北大:
% H+ R5 m1 V( U+ N9 |) B. }; W政策导向教育公平上:中部:河南>河北>山西>湖南
% u5 n4 a5 m. k) _! s+ W: I掺杂着政治因素后,虽然不会对河南河北有影响,但山西估计拼不过湖南了:
W0 H' {6 @( `
河南>河北>湖南>山西
) y/ ^# G9 O3 |& }4 z& T2 I2 ~4 W
/ V4 h/ q0 s$ D# m
我猜测:如果河北有,那名额是估计会给河北大学,而不是燕山大学。原因很多,关键是省府方面。
4 z# y) d$ j* X& S% v! A
( h8 F/ b9 u* U D河北下一所211前瞻--河北大学篇(转帖)
% m( k$ s' L# n# e, Q- Y+ @
5 j) b! J9 [4 F: N0 J
网上又开始了增加211的热议。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前提是河北可以有幸争取到一个名额。
7 n! K- d& V* p" F2 a! R. r. v
河北大学--本来如果按照一省一所这个原则,河北大学本来应该是河北第一所211高校。某种原因这个名额落到了河工,当时其他师大,燕大,还无力和河 大,河工去争这个名额。可能河北高层甚至河大认为211这个名额是一个迟早问题,除非全国不在新增211。所以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注:1996年)。
* @( R7 D9 m& }: V2 R4 j! ^211的增补是肯定的--试想,法大,财大,华电,诸多实力高校怎么可能甘心长期游离211之外?以这次河大的对手已经不是河工,而是法大,财大,华 电,东北林大,等这样的强手,河大似乎根本没有抗衡的实力。再说还有河南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燕山大学这样的同级别高校做伴(注:2005 年)。
/ F* o) q! e4 s5 o `
211的又一次增补如期而至--至今无211的省份,就算人家不去争取,教育部又怎能忍心不给人家一个名额?这次对手换成了宁夏大学 西占大学 青海大学 海南大学 石河子大学,面对这些高校,不光河大,其他高校也都不忍不愿再抱怨些什么(注:2008年)。
. ~/ K$ d0 }/ M
211的增补不会没完没了--这次,其他高校肯定没有继续等待的耐心了,为了这个名额做最后一搏。河北大学这次的对手成了他的老对手--湘潭大学,河南 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当河北大学想和他们殊死一搏的时候,不经意见,河北师大却无意中成了其一座似乎难以越过的坎(注:09年底10年初)。
: c' ]% P, M8 }& G
毕竟石家庄突然成为全国唯一没有211高校的省会,教育部无意中把石家庄逼到了绝路,那么以师大为代表的省会高校自然已经没有办法袖手旁观。此时,河大 第一对手已经不是燕山,而突然变成了一个比燕山更强劲的对手--河北师大.
) c. z, Y+ d* H9 f; _# n8 ?9 v N6 j7 p" a( ^0 N
河南郭省长08年9月视察河南大学,并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第一,要千方百计争取进入211工程。我在这里表个 态,我们要坚持不懈、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起码第一步要搞成省部共建。下一步省里要出面与教育b衔接,再专题向国务y领导汇报,争取早日实现这一目 标。”
6 p7 P0 K4 j _
2009年6月23日,河南省委徐书记莅临河南大学,提出要采取各方面措施包括支持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提升学校 的地位,下一步要努力争取更重要的位置;要加大对河南大学的扶持力度,解决学校发展中必需的经费投入,下一步还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三要和河南大学一起 很好地谋划,如何使这所百年名校焕发青春。
3 s: s" ~4 K8 _( ^. S
“211工程”近期内幕(转贴,不知真假):
http://bbs.dahe.cn/bbs/thread-1248690-1-1.html , n# E# d0 e1 z
5 ~. r/ e4 C9 `7 m$ \/ f" y6 Z“九五”期间(1996-2000),“211工程”在99所高校中实施建设,主要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和两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九 五”建设资金为186.3亿元,其中中央安排专项资金27.55亿元、部门和地方配套103.2亿元、学校自筹55.6亿元。用于重点学科建设64.7亿 元、学校和全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6.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等85.5亿元。
( a# D: w K9 T" |6 F$ l “十五”期间(2001-2005),“211工程”在107所大学中实施建设,主要安排了821个重点学科和三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 目,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五”建设资金为187.5亿元,其中中央安排专项资金60亿元,部门和地方配套59.7亿元,学校自筹67.8亿元。用于 重点学科建设97.9亿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7.1亿元、师资队伍建设22.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等30.4亿元。
( l4 Z& X! K0 T- w2 }$ v8 l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汇报。会议同意进行“211工程”三期建设。目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正在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11工程”三期(到2011年结束)已经部署实施,“十一五”期间(2006-2010)。
' H$ l5 E9 u& d6 P+ a, e1 Y, D) k; C$ U" \# V
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中,部属高校84所,占75%,地方高校只有28所(05增贵 大,08增5所),只占25%。
- ?" P6 V# Q' j, K: X" E" W& n
4 x" g9 z% u8 d5 W; s1 S而05年之前,地方“211工程”高校只有22所,“九五”期间国家确定重点建设的61所高校 中,地方院校只有4所。
$ Q7 |& _* q3 F- O" x! K1 ~. e9 c2 t" ~
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总共增补过20所211高 校,其中14所是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只有2005年增补的贵州大学和2008年增补的5所是地方高校。
5 J$ w+ h, I- f: T8 G
4 _8 Q8 e; S& q( L1 C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央直属院校、地方院校之间发布都绝对不均衡,那教育公平性可想而知!!!
3 w+ o9 Y& p Q3 r! A优等的高教资源在全国的分配严重不公,特别是对于中西部无部属高校的省份:
% W* Y0 k w {7 b6 |
2 b" U$ E( y: w; V- P2 }7 k
中西部共6+12=18省,占全国31省的58%,中西部 “211工程”重点大学数量却只有42所(全国共112所),只占全国的37.5%):
I0 x" Q. s6 B- h6 r
8 V' W. B: Z( n中部6省(17所) :湖北(7所) 湖南(4所) 安徽(3所) 山西(1所) 江西(1所) 河南(1所)
7 `1 A: P& h% u ?西部12省(25所) :陕西(8所) 四川(5所) 重庆(2所) 新疆(2所) 甘肃(1所) 云南(1所) 广西(1所) 内蒙古(1所) 贵州(1所) 西站(1所) 宁夏(1所) 青海(1所)
6 s" J2 k9 G! H" w' v; ~+ R
2 L# \4 E: Y2 ~+ h' x; x# G中西部无国家部属“211工程”重点大学的省共3+8=11 个,占全国31个省的35.5%,却只有省属“211工程”重点大学12所,只占全国112所“211工程”重点大学的10.7%:
: D. Q6 l6 k6 z/ t* Z4 n中部3省:山西(1所) 江西(1所) 河南(1所)
1 B1 m3 Y/ d* N! M: T
西部8省:新疆(2所) 云南(1所) 广西(1所) 内蒙古(1所) 贵州(1所) 西站(1所) 宁夏(1所) 青海(1所)
* @ f" N; F7 P" p- W. m( V, W
4 D0 n$ f6 D2 S# n" r背景和出发点:
/ n: N: I* l5 t7 A. J
5 X1 W% }- W9 B5 v r
中国西部由西南5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站、重庆),西北5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2省区市组成。 所以说,所谓的突破“一省一校”完全是伪命题,因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早就已经是“一省两校” 了,可能你会说上海因为合并现在只有上海大学一所市属211,而浙江则没有一所省属211,但是江苏现在的两所省属211苏大和南师又怎么解释,难道不是 突破“一省一校”成为“一省两校”的明显事实吗???
0 |6 _. I0 A( f6 P: B4 W' _教育部应该承认,“一省一校”只是一个没有理由的借口,中西部地区的有些省份能不能突破“一省一校”成为“一省两校”地区,关键是要看教育部的魄力和决 心!!!但愿教育部不会让广大期盼优质高教资源的中西部人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