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华侨大学醒狮队作为福建省各高校的第一支狮队,一直是华侨大学的特色项目,狮队成立初期由马来西亚留学生引进,以境外生为主的留学生醒狮队在当时就早已享有盛誉。2010年筹备校庆以来,华大更加重视华大醒狮队的建设,挑选华大最优秀的人才加入狮队,其中包括缅甸、马来西亚、港澳各地境外生及境内生,并高新聘请广东佛山"黄飞鸿醒狮队"的两位师傅作为华大醒狮队的教练,通过一个月的辛苦练习, 华大醒狮队可谓熠熠生辉,更加受到校领导重视及老师、学生的喜爱,卷起了一阵狂热的醒狮旋风,各大学院纷纷向醒狮队抛出橄榄枝,醒狮队在华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参与校庆迎宾、送宾,参加表演第二届世界校友联谊大会暨校友联欢晚会时,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欢迎,得到各大校董及校友的一致好评,成为了华侨大学50周年校庆的最大亮点,为华大又添新色彩,成为华侨大学的特色标志。
) ^% P" x! a/ {4 H3 r! D/ g
, P# T4 r* ?( B3 A# }
" ~$ g* T& b! j" c/ |# a醒狮('南狮,)谁从北方的黄狮子脱胎而来的。'南狮'究竟始于有时,查遍史料,迄未见记载,其确切的年代,已不可考。然而,大体可以肯定,是在五代十国之后,从中原流传至岭南地区民间的。"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有其道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岭南天地仍是处于落后的原始部落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围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农耕、纺织等技术,带来了中原文化。其后在隋朝开皇十年,设置南海县,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广州市部分地方、佛山市区及三水、顺德等地。
) _. v! m _7 {7 S, a' Q# B. q历史上,中原地区多战乱,中原地区人民曾有三次大迁徙,岭南是其主要落脚地之一。中原人民的南迁,其必然带来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人民群众喜爱的舞狮,这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醒狮"一章中称:"据传,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注:佛山原属南海县管辖)这点我们可以从当时南海县的物质基础及制作狮子的工艺得到答案。南海县自古以来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盛产蚕桑鱼蔗;缀丝织造、陶瓷器皿、五金竹木制作、纸扎工艺等十分兴旺,宋朝时南海县的石湾以其陶瓷工艺饮誉大江南北,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称。在明、清时期,南海县佛山镇与湖北汉阳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同时号称"中国四大名镇"。《佛山忠义乡志》中载:"五斗司光绪三十三年呈报工商部实业品汇册载,'狮头行'制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来定购,多在石路铺。"这很清楚地说明了当时南海县的狮子制作工艺为各地之冠。, M$ f( g. A. ~5 {* h
; H# q' ?( @# S
我们一般训练时间会在星期二下午2:30在金川大展?进行训练, 如有表演或突发情况(例如:下雨),训练时间会相对作出调整.6 {3 d# l; E0 ?. V8 n. A9 W: \
南狮( c4 h* t" A5 w
1. 基础舞动南狮,形态, 锣及鼓配合 6 J& _& P1 K# d v5 g. C$ W% X$ T
2. 平地舞动南狮形态, 锣及鼓鼓音乐 0 A" H9 Y6 }$ y S
3. 基础跳跃动作南狮训练 , b2 `# M3 B3 z5 |1 p) u
4. 形态,音乐,气势,条理分析 2 j# ^2 |( W- I2 O$ ^+ A
5. 高台飞跃南狮培训
# {6 u- _+ \& Y1 _" S- J, e: X, ? X& e6. 梅花桩-飞跃动作南狮培训
7 q+ G- c. n/ }* y, J* o7. 高杆竹技巧南狮培训
; B4 l0 t5 Y8 z) D9 V0 X8. 参拜;会狮之礼仪南狮培训
/ x+ \- A2 ^3 y
) v7 c8 w& }7 K& x! Q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狮队本着为弘扬醒狮的传统艺术精华、以狮会友、互相交流及与时俱进的精神,狮队一如既往以最佳狮艺回报社会,为中国南狮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目标而努力。
2 D1 x3 |/ O4 V
/ |. w8 F' h* |+ }$ s/ u3 Q" e$ B z训练方式.我们采用多完化的舞狮培训方法,令学员容易吸收个中的技术,我们更制订级别证书以鼓励学员进取,包括:鼓艺、狮艺、术式等项目。
, N9 i6 E. O. Z2 ~# R3 r" ~# t$ f) a! M R1 [$ q; i
! V2 U# U! d) t7 s
# L3 D8 @- U6 r' t) Q }/ y: ?
6 |1 @/ V& |# Z) ?4 k联系我们 Contact Us如果您对华侨大学醒狮队有任何疑问,或对我们的狮队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您直接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C6 c U9 l/ V1 A: ~) ?
联络人: 黄玮俊(队长) ' a' U+ ]9 E1 E& @' r
电话:15959588071
" E0 R( E6 a5 A" C% qQQ: 542471808 1 I- m, s/ u# @0 g+ \( z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