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g' d% _9 j* Q2 {2 u1 n+ v* S0 ]2 ~! R5 i0 N& Z3 j* i
; W* u% p* q* H( u3 J, ?2 l( P 引子---------为了维护独裁专制满清当权者曾说过一句透彻的话:改革就是为了防止革命!革命若不发生改革随时终止.革命如若发生改革必须进行!上海的繁华就是慈禧搞改革的结果! 19世纪最后几年 + m+ n; w, F( _* _2 ~ g, ]
历经内忧外患的清朝这艘破船在风浪中飘摇$ d7 r4 q/ a# E9 o
几年前/ \7 s; d, N% O
清朝的统治者们
1 h d4 s5 X( T: y5 v- |; o包括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还对变革派深恶痛疾
3 \6 W, ~' t2 i必欲除之而后快6 T% z- K1 ]0 h% B6 x5 ^) _6 x+ k
而如今
; O6 I" ?5 E7 n$ _, z, }% B看到败象丛生) ~# E7 ] \2 P% Z3 p
担心起满清的命运
/ D2 e6 M! f" |4 w在潮流的压力下- E3 e( h7 q+ _9 f+ k2 L
也不得不实行康有为等人倡导的改革来
U$ E& Q5 o$ l: U! r! D% ^ 几年前
; w# y' z7 |5 v$ y/ |6 c变法运动的几位重要人物) o# L" e7 t" |4 N3 Y6 `: C
因为倡导变法而碟血菜市口
! x0 g- V! R8 j5 o6 X 而六君子被杀后不几年. A2 D# O* w. v% a
镇压变法运动的人们
1 T; v9 |; @/ G居然继承起他们的事业) w% u6 n0 s# Z3 P
也像模像样地拿起改革的旗帜
( N# Q5 m% P/ s% f. Z成了耀眼而又奇怪的改革的新星, s! l% E$ T+ s) X4 p* y
镇压变法运动的元凶老佛爷首先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 O2 E1 l2 o, T/ Q$ G' Q: N 她是康梁的死对头+ q; c! G5 K8 c, d X& ?1 S
但维新成为时代思潮
: `: e1 W9 ~* o# U, w" c改革成为社会潮流
, X9 E+ ]% G$ o% K# o她老人家明白
# m" W0 ]8 q2 Y# b) G3 ~不改革满清必亡无疑$ u/ [8 j; w& A" {1 D
她也想通过改革挽狂澜于将倒
$ @$ m: [' m9 ~7 y1 h 她老人家因为支持议和团运动) y4 ^( n% L6 N) S
不得不辗转逃难
% x( G6 ^ i& d: D& }* |: d( a历尽狼狈和艰辛之后
2 M1 y% ^4 k% X# R/ l. D回到北京开始实行新政6 [4 [/ H* y" {) w P
( T/ [8 |+ w# e1 l) F3 K 她批准五大臣出国考察立宪制度2 J" e; P/ y- S0 J
作出准备进行政治改革的架子;她不辞劳苦
* o* Q+ D% E2 V5 i7 u, I亲自到天津视察
0 R; V. q. ^2 U/ y3 i以表示对袁世凯改革运动的支持;她亲自批准结束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 ?0 k. N% f6 t- s# H
变革了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
, L0 y3 X# Q; g 此外
! q! j, G2 ~- g4 _9 W& ~0 B# A/ [她还批准兴建女学
6 c7 ?: q/ i( d- Q! L0 @! T建立工厂
$ w& j3 C5 z) @) j+ A% b9 f开采矿藏
' ~: {+ i( I2 Z8 n9 F1 U' X' \扩建铁路
8 v9 t, ]" Q) q" } 她也自称“力图变法0 A A+ u* a4 @
锐意振兴; i+ R$ d& X" K: W A
”成了当年改革的倡导者和总设计师
: E2 f. n& _* o9 K- C 曾用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红顶子的袁世凯/ }2 q( B: P- M
俨然成了改革派的领袖人物0 G3 K4 L; Q1 o$ w
袁世凯在天津搞了个改革样板2 W; c9 A# E# u9 F" q* p+ Q0 S
他以求富、求强为方针
. X* x; n; h2 u7 F提出了治国十策
; i9 j; V" J l他改革军制0 L' C# h- _' X4 z7 m& l4 l. \: J
建立新军
' I( |: l+ l$ P) J/ k- T- T: k5 e; V创办巡警+ p- @* W2 _$ o: u
提倡实业
9 ~/ \7 a2 L/ }" S `广兴教育: b/ C2 V e p2 R$ @$ u8 [: B+ K
他还倡导西方的新生活方式
: A8 ^5 j5 H* ~3 D3 \. a建立了自来水厂
8 P4 z% [3 Q$ P0 T5 B! F- h电影院: ?& {" h6 g: \" O; l l4 g
俱乐部
! P0 M* F8 ?% w一时$ }, l7 l6 j- ~& `: I7 `* C( r
改革运动在天津蒸蒸日上
# X& `+ j L! N$ ~8 s5 c当年镇压改革派的凶手成了今日改革开放的明星) p& t* H& x0 Y; U7 a
改革顺应时代的潮流
* R$ G9 N$ o1 N也符合社会民意" s4 I$ w) C; @( c# @
一度
5 @- D1 ^2 |" s清朝的经济确实有些起色* y- j( P' ]3 z2 `* ~3 [
人民也对其抱有希望
% h: r) s% d( I _4 u3 z# X 但是9 P5 v3 P! L9 i7 I
满清这艘破船还是很快就沉没了
* c2 @7 v& P- E4 W# q: q& T) f4 S; K 1908年
" A- L/ @/ F: L% G" r8 K清朝出台立宪大纲/ B4 |$ \/ u" b; q
过了三四年4 g" i' w/ _& ] S
1912年2月12日& j4 A/ k9 P; | g1 v: u* m& z
清廷被迫退位
- u3 G& a; a# O* ^8 q+ L: v; P% f 清朝为什么那么快地走到了历史的终点呢?为什么改革没有使清朝走上富强和长治久安的道路呢?为什么改革没有改变清廷被人民推翻的命运呢?
2 I( P3 C/ L6 y0 [ 第一$ e( @; l" T5 w
清廷拒绝进行深层的政治改革: K0 ]- R) \ t, R9 c
上述这些改革只局限于经济改革7 R' J# N9 Y) G0 X7 C
教育改革
5 U& ]: U5 g6 y, t) W4 V虽然这些改革也有益# P% }# e- b; w* j7 O$ E$ O8 p. t
也重要( h/ o7 B5 \3 F
它们毕竟是局部的
' n v R z5 Y( d' d1 L0 k5 b相对次要的& M m& ^3 N- }7 M0 s" `% r' a
政治改革才是基本的7 H* T1 `/ |6 W) P
这些改革是否彻底! y" O# @- z) \$ Z
是否真有成效
2 z! I- ~9 V! z0 L9 c6 w3 X也与政治改革密切相关" L2 z/ }6 @$ i/ [ f
但是 n4 q7 v) g. b5 Z
政治改革却严重滞后
& N5 q2 D8 L% S& o; X, C) A) ] 当时清廷的改革方针是
- s: |: h' j P$ b) ]) B3 ?千改革万改革
4 A8 ^/ v0 o, u3 U, g: G清廷万世一系的权力不能削弱改革0 B( v8 _+ R0 R* S2 f5 ? w+ U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君为臣纲
7 S- ]/ c( S$ q. \3 t皇权至上/ Y2 ], r9 |2 W
“大权统于朝廷
- L+ f$ R/ S5 @庶政公诸舆论2 i; c8 H! z- j: L4 [
”就是说
/ |2 o6 _3 W: i+ @8 s7 f/ C普通的公务可以放开一些
$ @/ Q. p4 h+ ~6 j但是
/ u! H! l/ n! U; \( m1 p8 I大权是不能傍落的) C) C2 w0 g2 J
朝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F. D" U: z/ U
老佛爷的权力是不能有丝毫动摇的
% g6 R3 A+ V. h. N6 D* h 保守派们千方百计阻碍政治改革! b1 c0 A& Q5 ]; D+ c z
其理由是+ p% m7 k% }: c% w
中国“规模未备
5 x' B- Z# j8 z; D民智未开
7 o# h' Y/ L+ i1 U9 a) L' _, s M4 Y ”政治改革不具备条件
* N" T. w/ a: n) Z) _% H! c 第二
/ c5 l: | n2 a( `) [% ^政治改革严重落后于民众的要求和解决社会矛盾的需要. q0 Y. o1 o$ A K2 y2 }
当时
* r6 F2 T$ Y z. u清廷吏治腐败
% G3 T* |# Z5 q7 e社会积弊丛生
7 s, q- i) [4 r8 ^需要依靠政治改革消除社会弊病
. P7 L7 s3 u v6 @3 h. K, y* z9 B 广大民众也迫切希望学习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 ^+ ^; e, I6 Q# f& f: B6 P1 k
使国家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0 N- H0 a& x# z 当时的社会舆论认为8 B% v- A! f% d9 s/ G
宪政必立5 |) B7 {4 A; `% a/ [
我国必强
2 M9 S" m ]/ v$ S4 j0 A3 M宪政必不立+ O- z. W$ H R# [
吾国必亡
9 e" E$ i+ ~8 F4 M: h. Z 社会需要和民众愿望都寄希望于政治改革* v v4 {+ D0 @+ o$ t
但清廷对政治改革却采取回避、阻挠和拖延的态度
* |- q4 A+ K3 [0 l% k9 T* |, @加深了社会矛盾
! p8 h$ n1 b0 y1 Y5 r也使广大民众对清廷最终失去信心
8 z8 b3 b+ c) v5 \- [4 w3 l( t 多数民众的失望
% U4 {$ Y/ v- \意味着清廷统治的合法性根基的动摇
. N+ @# t& T, t7 N' Z- D 虽然6 e: L4 d P* b, u* R: i
后来清朝也不得不装模作样地准备进行立宪; r C1 S0 t; G1 G$ l {
但是
/ H% l# C. e) j& {+ x! l7 S处处落后于形势 F! s. R* x8 d3 l( C4 p
处处落后于民众的希望
2 X3 q- z+ n; G2 M- C( w1 O 政治改革的严重滞后
; }# Z9 n9 H# E7 q使清廷大失人心. V* s9 ~" q* {4 Y& a
大失时机
5 j$ ]" g: Z( Y( c# y6 o 1911年/ }4 B+ `' k& A w+ G5 W1 U
辛亥革命爆发2 u$ |7 x, x7 C- {4 J5 w0 T- J
清朝迫于形势
e( h5 N/ S# P" I急忙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 `5 e; V h, [2 t, q* Y/ r4 p准备像英国一样采取虚君共和制
3 z8 a7 |; `3 b( y2 F4 M& c 但是2 s {" G$ \# {6 U
这已经晚了
6 j6 \4 z4 r$ f2 ~ 清廷的改革, n f b. N) }7 c) |
处处落后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1 c9 m: E/ E K$ W处处落后于民众的愿望
; [; Z6 I' M1 }1 O8 A 它被人民所抛弃
+ Q: S; Q) V$ z1 ?8 m) ?3 |9 `
) V2 y! L3 u+ ~! U. T 被历史所抛弃/ B& \: F7 N" e" @/ B
是有其必然性的
) [% b( C* e* O, b: t 第三
; l/ @& r4 t/ x8 j8 h5 T, K# b 治改革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k" _9 o5 m, \8 V# p0 p
糊弄群众& n2 o& z1 H9 [
欺骗天下
' s5 C- }$ c+ L 说清朝政府一点不搞政治改革
, Q% O: J. R) R4 ~8 o! T这也有点冤枉
, b9 n2 m3 ?6 F& R 慈禧曾派出了5位大臣出国考察政治% ?1 n7 p& P0 j
声言准备立宪事宜, T- s5 i. O0 S* j1 `
钦定立宪大纲' ]. N! {2 o1 u p! S
也像模像样地制订了出来6 m! `! D" f5 {# T0 M& ~( C& {
但是
. I9 I4 B* B% z3 Y& c$ ]" m立宪的准备期是9年
! `, ^+ a' V! d+ g. A. w并且规定, a' `. Q1 I8 Y
皇家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a/ j5 W) l, L, I 外交、军事、司法、用人等权力" W" E2 E0 Y, V& r6 j8 |: ?2 h1 A
一概由清廷决定4 H7 J2 j ]0 U, {& n8 i8 b
它仍然坚持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
$ t& T5 ?0 n, `# [* r( J: ?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4 n. u, A& f* M3 e9 f& {( Q5 B: ? 可见 D" Z# `+ j( b% v: ~& f
清廷的改革只是表面文章/ z. l3 \, Y# I! V( A8 A! @
它念念不忘的是坚持封建极权统治
' E2 p/ B+ \( B) `5 D* Q 坚持权极统治不得人心( z/ m: ? A; p4 J6 |
第二年* `8 R. Z! ]7 C3 T. T5 ]. L6 U
清朝就寿终正寝了; C4 ?& I2 c9 B. d$ u* @
由于拒绝政治改革
4 H# B* M t+ o清廷积累下来的种种社会矛盾无法解决
/ T6 u+ @# v8 h0 ]; ~社会脓包一天天地肿胀% I" f6 ]& n7 z7 V5 s
溃烂+ Z: Y" l+ ]) Q# Y3 w# y$ Z
吏治依然一天天地腐败下去
$ Z& x( p1 Q! d9 y& \' ~" F最终限制了经济改革的成效5 e+ S4 C1 t4 x+ S( R H
没有及时地进行政治改革
' Z2 Y+ c' e' g+ I: J社会矛盾的积累和对改革的失望
8 H; A B+ B0 ?7 w客观上为革命创造了良好的土壤
. D. W. m2 d) n' ?1 }6 w- t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 a+ {; z: J( n同盟会发展迅速* E4 z# O6 {) }! H
清朝内外交困! E0 U0 L( p. e$ X/ @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革命的胜利只是时间的问题$ n4 c: v/ A# R3 K
1912年; B9 l. u3 m$ B( B- w h
清朝的经济改革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P. D% ^- d1 F2 u8 {
如果当年慈禧能顺应历史潮流2 q# P1 t! d# T B! G: H( b3 E
及时地、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政治改革
) d- j. y& Q- O8 G清朝有可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m$ ?+ |9 v( L& q
就如英国走过的道路一样. w& ]# _, e2 _% z
如果这样, Q4 v9 v& v0 j% }
中国也可能减少社会转型所付出的巨大成本) {* S& c8 V2 G2 O' M
清廷灭亡后中国出现过军阀割据、内乱频仍的局面
& y% U! h5 `/ d1 f7 G 如果当年清朝进行政治改革
# ~- T$ T/ Y" W+ P. r. ^这些代价是有可能避免的
: g& T3 s0 y) W2 u- O 清朝的王子王孙们也可能有一个相对安定的人生6 D6 c" L2 m/ `" G9 ]0 ~- P9 u# d
相比较而言
6 D, _; a. ?/ m3 O6 ~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
6 ]- W/ s" @7 h走政治改革的道路; U& m$ n6 ^3 [0 h$ i) O- s. l7 [
对社会生产力破坏最小
# X- X# {. S' j1 _ T是一种社会代价最轻的转型方式
3 h3 N0 o4 B7 |7 v! V2 ~, ^ 但是
* O% Z# u5 z; E一己一家的私利
* v) a. A. [, b6 s3 p阻碍了清廷走上这种社会进步最优化的道路+ m" H$ {% S& r
其结果' u' @* ~3 r( M. A% b9 z
一是清廷终于被人民所唾弃9 [5 D" b: h0 ~9 x/ K
二是中国社会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 P& X' i- K' w+ {* _1 ` 当然# i4 R9 o# F4 C6 C* j/ w5 s
从历史前进的角度看6 g Q( V: k# S6 {' Z
这种代价还是必须的
7 o y8 |1 g, f1 J, Z 值得的+ _9 c: N) h$ j+ ~3 |1 w/ R# Y
要不是无数志士仁人们前赴后继8 M# w$ _1 z* M% M
我们今天有可能依然在老佛爷之流的统治之下
+ S. t/ W1 O; E/ g9 k, X- ]9 q5 p盘着长辫子
3 t6 ~+ ?# r& _3 [2 A. m1 \ A带着水烟袋呢!; [8 @6 z' j i+ c }
其实6 g7 z" E. @$ d7 k7 {/ i
每次提到清末的改革/ J. `/ G( }$ v* @
总有一种苍凉的感觉1 M3 A; s" o; c4 s, N1 f
有一个词叫挣扎
. O! H) b4 ~. x- i7 A R似乎就是最好的形容9 O6 P/ N0 F0 I% d1 @- p+ F/ I1 C
对于清庭
" P( d1 X6 E3 K( x这挣扎
/ {! o# U. @, `3 A: ?8 m是无奈
8 A5 G, T2 g2 E" x5 [# }8 Z0 k是内忧外患、百孔千疮的政局下
3 s6 L( Y2 _) S不得不做的妥协: E! V8 I) ?0 ` d' P, ^
这是这妥协对于它来说太过委屈$ n7 f5 U1 u- x. ?
做惯了高高在上的主子1 O4 r0 s9 g' }4 B( ~$ r' D' J2 C" c
要它一下子放软姿态放权于民总是不现实的. z6 {! c4 x2 _4 S: @% M
所以抱着侥幸的姿态
/ t; q$ h3 _4 K再一次玩起了文字游戏
& W. G+ @4 N! T5 [: F/ B O ?希望可以如过去一样
2 V+ g( t W! j+ x/ J1 ^能够愚民
( a0 p1 ]. \# O$ U 可现实终于不一样了
0 L, h" V- [/ O) [& t2 l) M民也不是能一直“愚”的' i* K" i* n8 _* j
所以- z9 X& l; x* L8 n/ m' K! ]6 \
挣扎过后 R: }5 a8 G0 }$ i2 A+ f
只有溺水4 T6 a% B9 e+ _; g& h
死也死的狼狈# N s! R, m+ m( t* f! f& ~
面目狰狞破碎
8 C4 O# {1 ?( E6 b# t 对于一些有识之士) u6 S6 K. z: g2 R
却是希望
7 h$ J7 w+ M! v9 j* C所以即使是挣扎$ n4 f+ y3 L% @. W5 |
也挣出了傲骨气节
8 h) ~+ H: T2 l% F b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2 L) }. @, v6 G1 G1 v) L
如何挽救中国的命运7 M* A8 v6 @; ?' S
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艰巨的课题
! [: z. ]6 m/ c4 t n寄希望于摇摇欲坠的朝廷
# B8 h3 h% w& @4 S# f4 t5 h) W希望通过改革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g8 E* i8 z4 Y+ y1 u7 v
就是愚蠢3 n/ [( S$ N/ d' u$ C! S
虽然最后结局是失败了( S7 u! }6 G+ T* G. E! A0 a+ U
那段愚味的过程' J! B/ b( \9 P" x" |7 n% W2 d) D
却是有人还自觉辉煌
0 Q( A9 T$ l: k6 @0 H3 p+ g' F洋务运动
5 [# ^7 _- F8 r- n- x1 |启蒙了多少青年?晚清的改革为什么没有改变满清灭亡的命运?!!1 L3 D* x, c. m0 w, V
+ Z1 h! Q; V u, h: i2 Q* g"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