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F, E$ [ F: j5 j
4 i7 O! Z: W+ g: N
0 ]# {# N7 D" P; [) z0 Q4 N 如果你能从钟表正面的三根指针的运行规律中得到钟表背面的机械结构的话
4 s/ O4 z4 ?# [9 Z0 J. j或许辩证法还有点价值~
: }2 s, y! A0 u: b M8 W4 P===================================2 Q7 ^7 X: Z; R! F: B r1 ]
辩证法有没有道理
I5 K f3 R- Z1 y4 D$ j" m$ O$ t2 f" S4 H U# L
6 ?$ k5 p( J. s9 o% I芦笛
5 [' G' m2 |1 [
1 A+ Z; T7 J3 L$ j在我当初研究思维活动中
/ k4 a2 \7 H( a$ ?8 C. d最让我头痛的就是这“辩证法”
9 n# o. s1 n! S C# Z 最后我的感觉是:
% z* r1 e% @1 o) j. o6 w6 P3 E, U! a( b+ m$ c2 `
第一
5 d) b" W5 i9 q: t& {# O# i这玩意毫无指导作用% f3 R# L4 ]6 s# M3 D! H; z8 E* ]
只有事后解释的作用
- W* p& |8 r) }决不能在事前指导科研
* k) F. C1 e$ y& l% V 在这点上说
; e- D% b' G7 x3 J$ @它非常像算命先生
( J( e5 F' k; V+ Q! J解释以往的事百发百中
, _. w9 @6 x; ^( y预言未来则毫无用处7 X% ?4 L9 h, T0 q) q+ f
, o- p2 s0 t( D8 `8 ?8 B% p* J2 S* a( e- v# W
就拿这波粒二象性来说吧 F" Z- |7 A) c$ A* J( H! ~% `
既然辩证法是客观真理
: V+ l. N. |" w4 y: N5 Y# o" s那就有两条根本属性:必然性和普适性% p0 [/ @4 b, p7 [" e3 W
套用这两点
) H* t0 {0 p# `; o* l6 v$ M您可以预言:“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一切物质的存在方式
$ o- C2 Q' E. \这两种不同存在方式获得了辩证的统一6 s1 Y- l0 g; R+ i; x
在更高层次上构成物质的运动状态! l& ]2 Y7 C3 ?$ u" c
”
3 t# t, S0 B4 g& V6 J8 V: g! F F, r4 X7 Y4 R# r2 f6 l
事有凑巧
3 l& K& c5 f- K$ O& o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就提出过所谓“物质波”的假说9 U$ F0 ~2 T; s4 D/ q4 U5 y( `* I
认为所有物质粒子都具有这两重特性4 A9 y, Y& F& G: E% Y( U8 H d+ s
可这假说到现在也没获得全面证明
% m7 j3 i. w/ w& Q8 G 我看到将来也难得证明这一点1 C f# X7 B0 r& r; R' x8 c
说到底
( x' i& ?- r$ Y# X" ^4 l7 ^客观世界无比复杂0 F8 Z5 o, ]+ ^* J! ~3 z4 M
想用一个现像外推到所有的现像上去得出一个普适规律% ?2 w7 C6 L# u/ P
这就是黑格尔、马克思犯的毛病
1 g V% M1 v* k0 M3 W# g* f可谓“坐井观天”1 O3 m, ^2 n3 j i* z1 _/ E
& [3 y/ u" i, @6 M) b& j: Y% n, {9 W
! H+ v4 H3 M% f+ C, R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蛤蟆坐在井里
! x: i2 D3 {' w4 F) p说:“天有一个井大”
% {, W' |/ T7 W: M3 W3 U这是错的
$ B! ^* [" G7 b0 q& i6 I0 x5 F 如果它说:“天的一部分有井大”
4 W3 T. N) @# e# s这就对了" i' G' m# U% O; _( B3 b4 e1 w
: U7 g4 j' V. n
0 A: O- N& q; N6 h* E辩证法的拥护者犯的就是这个毛病/ u: Y# ?" x9 q" p# y: n3 ~! V% \( \
: k1 l! y; H a
8 M" p9 M% k; m+ n* Y第二
7 {" L9 a6 u) A2 d8 f5 |, x! f辩证法之所以无法应用
% ]2 K0 v7 S @1 n毫无指导价值
- R I0 o6 `8 e7 p; z是因为它违反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p0 p( z! a9 x7 Q0 y
2 D8 B6 T8 X. [. M) R3 \/ _# t
% k% \' {( m3 k& I D3 T当初我和人辩论时就说过
9 b& V8 w1 `+ p7 h4 Q0 v1 m& s3 E人类思维的基本特点
7 j+ v/ W- a3 r8 f决定了思维只能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不变的
% a) {+ t" L5 t3 e+ G& D, V
9 _( P% @6 t4 k5 D0 n# N
h% H( m- q9 R; i; v* K4 x# o例如研究“水”这种化学物质
, M% w' D8 Q: B- k您根本就不能用自然界的水来作材料
1 z% r* i$ _( K S只能使用蒸馏水
2 f" O0 j, w# ?' p; Z! Q尽可能地把所有的杂质去了$ j* z6 N: Y: ]" p* p' c$ s
在研究过程中
( b5 ^5 `6 I z1 E, [0 m5 d您得排除一切其他因素的干扰
2 `, l1 \& C: V/ D$ N: Z O制造出一个与大自然隔离的孤立环境来4 i9 K5 J, n, [
每次只研究一个因素4 I2 X$ @5 a! o& h
把其他因素全部控制起来
4 h: K8 A ?! Y/ c3 z' Y这才能求出答案来 V$ g2 x7 W; Q3 y* t0 A
这就是逻辑学上的“分析法”. F8 \7 K \! M( [0 K
一个个因素研究过来后( \ X! Z6 O( d) Z
您再把它们一一组装起来
. u& H2 A" s0 w* W4 t拼出全面的图景
+ u. t1 P: c @( j5 u5 Q: d: `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法”0 a! s) T3 X8 e0 [$ Z) u7 |
, L- ?1 F2 G7 G9 I7 X- v; G& M9 ~
; h" K! q0 V7 U
任何科学研究都只能采用这种“形而上学”的方法
5 e* J* P+ m5 H: w2 { 如果您要讲究辩证法那套“互相
0 X [( F3 z4 }) E3 F联系
6 }3 [2 |# z7 v8 F9 `互相制约
. R, e0 Q' F; X) ?( @3 {互相影响”- _" m: J3 n" Z! S4 q1 q
一开头就到海边去研究海水
5 A G( t' n0 B! c8 s' ^对其中组分、天气影响、温度等毫不控制
0 Z) S8 C5 C) }/ n5 \+ U L得
( k! ^5 s( J# U/ q那您一辈子也别想知道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q+ x8 _8 Q: ^6 i5 t" g
6 ]. u9 n8 P3 N0 b/ j
3 M* b, g C& p) Q& [, D3 `
所以6 e; w9 H5 @/ o5 E1 T+ ~
作为世界观
* R2 O# R$ }( o J$ k/ Y- h辩证法只能解释某些个别现像
+ i$ i# f V# j. _/ c 作为方法论
# I) t' K6 a; ?( r1 k3 y2 |" D( f辩证法毫无用处( X2 z7 P( C: i2 ]& V% o) L8 q
完全是废话一堆5 [9 f+ } ]9 z/ S
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2 v8 C# Q+ J& t5 N+ X V. t4 y# y
: E/ G, }, d3 U& L+ P下面讲第三种悖论4 ^3 h- p5 |( Y: n, v
因为没有太多意思1 N: r. u. I7 `6 v+ D- X; c
只是三言两语说一下1 H: d2 O8 |( k7 u
1 j0 r2 U3 F0 c4 E4 ^% v+ d) r+ n o所谓第三种悖论, }7 S) T8 u6 b9 b
指的是一种“蝙蝠现像”
! z, S" y0 Z9 z+ N" I用兽的标准来看它是兽
! b! J$ b2 L, L# ~5 D3 o" D( L用鸟的标准来看它是鸟
4 O: `* R- @' T4 S# V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e9 P- { A$ s4 n7 r' H; w T- C G
6 X" w2 O! K( f+ P3 M7 H3 ]
8 `9 m0 d1 i& C2 n S- M# I光的本质是什么?牛顿是最先研究光学的人
) V9 s& i- h+ U V. F: O8 K9 L他认为
, l' [% K- ^% r6 o! T3 k光是由粒子组成的
8 c8 Q) f2 V% |4 X$ W- A& W$ V, w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则认为光是一种波
3 X! O/ P& {& D, }' v 两说都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一些现像
* c) Z9 `7 q. o( X! r5 I1 U例如折射反射等
+ n' f3 B% s% Q0 ^ 但后来又观察到衍射现像, b! [; l& r1 T, {/ {% ^
这就不能用粒子说来解释了
5 o4 ^4 H) H( t9 H2 q- g/ b' o
4 G Y! V3 |) o9 M' j9 }$ c' f! V [& @( d9 R7 R4 q8 @! i* r3 d
所谓衍射# n% M4 w% F, R3 l# g+ `
就是光通过一个小孔后投影在桌面上$ T6 F, Q- S: U. i
会在那主要的光斑周围- s$ {7 R( C1 X/ C5 h
形成一圈一圈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 d7 \ {, v9 \5 e. {( G# F9 {
这种现像完全是波的特性
, V/ D: @; g- q# R+ z$ Y* j8 l 如果光由粒子组成
% O+ N$ r. n+ V6 o% c便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形
$ c+ b% X j* \1 [ 至此
8 F6 a% p% z2 h% Q& D/ Q) L老惠大占上风
- o, T; o+ ^2 z科学界都采用了他的假说0 ~! Y( P# M/ J6 V: q
经典电磁场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 b/ f- N! F% l/ _3 _
4 k( K5 a5 v) G9 S3 u$ g2 E, U% x+ g6 O/ z& ?
但到了20世纪初, s8 k/ P9 L$ J7 N) l
却又发现了所谓“光电效应”
5 M0 s1 d7 T$ u, c, K一定频率的光照射某种金属
. \( `" s$ \ c8 K* C, O会激发出电子流来; [4 t# B" k' h) N/ i- G& X
如果光真的是波7 U V& y) ]7 H) h/ F6 f$ l8 R `
则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效应8 B% R- F% }( S% m/ m
所以+ C5 L: r7 ?7 b; B+ V1 @
看来光还是粒子: ?' P9 q% Q( w1 z; \% F
那衍射现像又怎么解释?
' [: t: ? ?+ r+ Z g5 E' Y3 W
% @- B8 s4 N( p/ e这悖论的解决+ l# |6 h3 H) v
还是爱因斯坦的功劳' N/ e* K) M2 ^
他主张光波由一个个不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能量量子所组成的* M& L' P- k q
并给出了计算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公式
) U4 b1 ?7 F1 }: Q b& W3 l2 V 此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a: p3 T! [% V+ t. N, g
, }, z: C8 K# @7 K) W0 o) D3 u$ {; d
老爱的假说在很长时间内都没人接受
5 |5 _: r) ~' i4 ?: t) I |5 y 普朗克和玻尔都拒绝接受光量子概念+ \8 z) n b% j7 Q' O. O F1 B
直后来发现了所谓康普顿效应3 M* T0 y/ F1 C
才最终证实了光量子存在
0 y# {+ U; b& { 老爱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 r; f) w' F3 H2 Z1 [* H 0 N4 s& L) Q- S/ s; m2 m8 W, ?
, I; [ h' h7 V% ^& |至此: @- ]% a+ }5 k
科学家们才认识到" E1 R2 d$ q% Y. B
光既有波的特性
8 U4 R+ P+ a- W. l3 A! d3 b& u5 ^又有粒子的特性
1 H4 Y2 I' O+ j/ O+ ]& u" b& j也就是所谓“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sm)
% k; T2 f9 T* Y( a6 G" l ' y! v5 y) E6 ^2 Y; I
! \5 r8 q s4 `3 B- ~
所谓粒子性是指光的能量具有不连续的特性/ u7 e, F6 v" c# R! ^3 ?
其能量最小单位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波的频率
- \8 ^. @$ C) L3 \+ d6 E这就是光子的能量3 M1 M3 ^6 g7 W* r5 c* }) w7 Y
光的能量只能是它的整数倍
: L! \' I$ m/ e6 l6 e/ H2 r6 ]( o 光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 O7 |3 Q( {/ Y" C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的光
& D. H7 d- L0 t其粒子性越明显/ O+ W, _5 N( E0 L
) Q5 Z/ t! O, P) @$ c6 B6 k; j7 E/ b% u/ W
所谓波动性是指光的传播方式* w/ C ?" w( ^7 R! d
波长越长、能量越低的光子
; \3 l1 S" U7 w0 X波动性越显着7 I" e, i4 y4 q
例如上文说到的衍射现像# h" s3 \" [# Y/ O- X
用波长较大的光来作实验就特别明显+ k. g8 o9 @& D
' \6 Q4 F1 `4 R, d# d. f8 \9 ~
' ?8 R, c9 O! |* i4 i s有趣的是
& [) F N9 g# Q% K/ ]% C* k在同一条件下2 Q) U, }% q; T, @! L8 J
光或表现其粒子性+ P4 p! r& D t6 ^2 H- N9 v2 M- g( e
或表现其波动性
U* f8 q' e$ C& ? X不能同时表现出两个特性来# G, r3 g: e9 m7 j- W# M+ r
6 F1 G& ? ^" m" ^) b: m, L! T) C3 t6 B0 C: o% K
也许有人看到了这篇文字
6 Y2 z' x& w9 P$ S6 j! N, ]立刻就要宣称那是辩证法的伟大胜利:事物的确具有两重性$ t. e2 u* B1 T2 |" C
光就是最好证明+ B, \ J& I5 B+ x$ T# U8 x
波动性和粒子性就是黑格尔所谓的“正题”与“反题”. Z8 @9 m& m8 h3 y( [* S
这一对矛盾; J1 n6 S6 u6 R7 W- [) m
在更高层次合成了“合题”
$ K6 T- [* t. _5 Q! U/ N9 f4 R
5 z4 C: [2 H* g0 j; G0 W1 P( H
1 O7 ]% @7 ~# j% c: ?8 \所以
3 X& ` O* F1 j7 ~4 j# d) R+ v4 K如果物理学家们早就学了马列5 T+ J3 n3 N8 J5 k
也就不至于那么折腾半天了8 ~$ m7 e9 l& R s+ B
看来对思想顽固、长期拒绝接受爱因斯坦理论的普朗克、波尔等人
1 @; a0 I$ m7 X( r; a有必要进行“辩证逻辑”的再教育
3 F% Z! a" \' Z1 s; |- o4 H: F实行思想改造
. [, y3 K. {: }3 K: u5 m 这大概就是某先生要建立的那个“民主共和国”要作的第一件事吧
# i2 s& E- O' V; Z " P) }9 _0 }7 I% V, e& h. c
* ~# p2 X7 ?' x3 e( r6 |人们大概不知道
- ^' z$ n* W7 ?6 `& r2 {8 v9 D. }恩格斯的高足考茨基" b" h6 G2 u! S& H& j
曾把老恩的《自然辩证法》文稿给爱因斯坦看过
6 s' O$ B0 x6 B4 G% F被老爱贬得一钱不值$ W% s6 @! S5 ]7 B
老考不胜羞惭7 g6 b" x( N" o
本来想出版也不敢了* i% Z- f4 B+ g% M- ~% m. _
后来还是苏联官方听说了此事
2 v6 i* z j1 }1 z8 |3 [8 L$ b) b# h+ N特地郑而重之地派人到德国去把祖师爷的圣谕请了回来+ K7 O( }" [* K( f+ g f# U0 V
编辑出版
! [1 n& H6 |* I. @) o, s$ H* _6 n
' M7 e7 J( W! f+ m; ?" g+ ]8 E, T( \
类似地5 Q, V" @; j$ `$ T: H. X
苏联10月革命成功后! N2 d7 J% v4 q) e% d( o
让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去学马列哲学
& O) _, \8 x; l 然而科学家们看了那些东西毫不觉得受到任何启发
! o% t* Y; T' \4 S 有位最大胆的物理学家说
, D& ?7 B9 ^0 @: h4 l# ^那要么是尽人皆知的废话4 N0 u" q$ y9 v* G1 U. ?
要么是毫无道理、强加于人的武断假设
) x! d& n% a! b: ?) L3 r
, k: x9 j7 t2 }& G5 h9 D5 V, ?7 K! a. n
| |